近年来,政府对扶贫工作高度重视、投入前所未有,但在一些地方,投入的增加并没有带来明显的效果,一些扶贫项目不接地气、不做周密的计划,只管把资金投出去就完事,成效如何反倒不重视。有农民甚至反映:扶贫项目,搞啥亏啥,农民都怕了。(新闻来源:半月谈) 不管是养兔热、黄连热,还是“大锅饭”式的分摊扶贫资金,折射的都是一个问题——政府设计扶贫项目习惯了拍脑袋决策,闭门造车。没有经过实地走访,充分调研就匆忙上马的扶贫项目,最终变成了“伤民产业”,不只浪费了扶贫资金,更降低了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度,伤害了群众对政府的感情。 “橘生淮南则为橘,生于淮北则为枳”的道理人人都懂,扶贫需“因地制宜”几乎在每个地方政府的工作报告中都会提到,为何还会出现“搞啥亏啥”的情况?根本原因,在于政府扶贫“不走心”,思想和行动没有统一起来,空有“因地制宜”的口号,却没有落到实处。个别领导没有把扶贫工作真正放在心上,仅仅把扶贫当做一项工作目标,只关心怎样把钱花出去,让社会看到自己做了什么,却不关心这钱花得值不值当,是否真正能让百姓得到实效。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,扶贫工作难免流于形式,具体负责立项的干部也不会沉下心去实地调研,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,甚至于在贫困村基础设施尚不到位的情况下,只一门心思奔产业发展,只图报告上的“创新措施”光鲜亮丽,却不管实际效果千疮百孔。 要让扶贫工作落到实处,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,领导干部必须将扶贫真正放在心上,不仅仅将扶贫看作一项工作任务,而是成为心中的一件大事。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的前提下,科学设计、因地制宜,充分调研,在吸取其他地区扶贫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当地实际情况,在提出扶贫立项时,积极听取当地群众的意见建议。只有符合当地实际和农民需求的扶贫项目,才能真正让百姓受益,农民满意,取得明显的扶贫效果。 |
相关阅读:
- [ 06-02]扶贫不应是“扶懒”
- [ 05-27]精准扶贫的关键是科学规划
- [ 05-20]扶贫别玩“数字游戏”
- [ 05-19]干部下乡扶贫下体被烫伤是“偷鸡不成蚀把米”
- [ 04-22]加强对贫困地区学童的“精神扶贫”
- [ 04-22]贫困县大建牌坊抹黑扶贫
- [ 04-01]用精准扶贫防手榴弹炸跳蚤
- [ 03-26]赠羊变卖羊,谁在薅扶贫“羊毛”?
打印 | 收藏 | 发给好友 【字号 大 中 小】 |
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(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/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)证号: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(闽)字第085号
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(署)网出证(闽)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-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(闽)-经营性-2015-0001
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,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,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
职业道德监督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591-87095403(工作日9:00-12:00、15:00-18:00) 举报邮箱:jubao@jjjtsb.com 篮球比分直播: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:0591-87275327